•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优秀案例
隐密的真相—— 一份“空白遗嘱”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0-4-6   点击数:162

 导语


    成都某市的一对兄嫂因为几间铺面的继承问题,闹上了法庭。嫂子以大哥唯一继承人的身份起诉兄弟,称自家临街的两间铺面是丈夫身前修建并一直使用至今,莫名其妙被兄弟登记在了自己名下。于是,嫂子一纸诉状将兄弟告上法庭,请求确认两间争议房屋的产权属自己所有。


    不料,当了被告的兄弟并不心虚,拿出了一张神秘的遗嘱,称是大哥身前写给自己的,已明确将这争议铺面送给了自己,所以才将这两间铺面一并登记在了自己名下。


    案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了这份遗嘱上。然而,这份被提交到法院的遗嘱,乍一看就是一张空白纸张,没有任何字迹,只有一些被水浸湿过的轻微折皱。这究竟是一张什么遗嘱,遗嘱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如果确有内容,如何鉴别真伪?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这些问题不仅成了摆在兄嫂两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成为了审判法官面前的难题,甚至成为了司法鉴定领域的一道难题。


    A案件回放:


    嫂子起诉兄弟:你哥留下的铺面是我的


    2010年9月,陈婆婆年近八旬的老伴儿去世。陈婆婆在清理家里的财产时,发现位于场镇繁华地段的两间铺面已经被老伴儿的弟弟周某富登记在了他的名下。这明明是自己家的财产,怎么会登记在别人名下呢?陈婆婆想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与兄弟周某富沟通,经过几次沟通,周某富坚称这是自己的房屋,是哥哥身前赠送给自己的。


    原来这两间铺面是陈婆婆丈夫周某德在1993年时,与乡政府联合修建的,整套房屋是一栋五楼一底的联排房屋,底楼临街一共有7间铺面。总面积接近一千平米的房屋,分别属于周某德、周某富4兄弟共同所有,房屋修好后,4兄弟间签署了房屋分配协议,协议约定:大哥周某德、二哥周某书、三弟周某富各得两间铺面,四弟得一间铺面。其中大哥周某德分得编号为145号和147号的铺面。由于分割房屋时,房屋所在的街道属于场镇,房屋产权未得到落实,兄弟四人虽然各自占有并使用相应的房屋,但并没有拿到相应的产权证。


    2007年,产权落实后,三弟周某富将自己的两间铺面和大哥周某德的两间铺面一并登记在了自己名下。据陈婆婆诉称,对于周某富的这一登记行为,自己和丈夫周某德均不知情。直到2010年9月大哥周某德去世后,陈婆婆在清理财产的时候,才发现一直由自己占有并使用的145号和147号铺面的产权登记在三弟名下。


    经过多次与周某富沟通无果后,陈婆婆一纸诉状将丈夫的三弟周某富告上法庭,请求确认145号和147号房屋归自己所有。


    兄弟拿出神秘遗嘱:铺面已经送给我了


    兄嫂翻脸后,三弟周某富拿出了一份神秘的遗书,称是哥哥生前悄悄写给自己的,明确表示要将其个人名下的两间铺面赠送给自己。


    据周某富在诉讼中称,哥哥周某德只生养了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先于哥哥去世,陈婆婆是周某德的再婚妻子,在陈婆婆嫁入周家前,周某德已经修建好了争议房屋,周某德名下的所有房产是其个人婚前财产,没有陈婆婆的份额。


    另据周某富诉称,由于陈婆婆是大哥的再婚妻子,而且两人没有共同的子女,大哥不放心将自己名下所有的财产留给陈婆婆以及她个人的子女,于是悄悄写下这份遗书。


    为了隐秘,遗书用明矾书写在一张白纸上,咋一看,就是一张白纸,看不出有任何字迹。至于遗书上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三弟周某富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大哥交代的是将他名下的2间铺面赠送给自己,是哪两间,具体地址有没有写上去,自己都不清楚,他始终记得就是和自己连着的那两间145号和147号。


    这份神秘的白纸遗书究竟写了什么,法院也一头雾水,作为被告,周某富坚称遗书上写的内容就是赠送上述两间铺面,为了证实自己的主张,周某富申请法院进行司法鉴定。


    殊不知,这份特殊的白纸遗书也成了司法鉴定领域的一道难题,成为了国内司法鉴定史上少有的一次特别鉴定。



 
  栏目导航
协会介绍
司法要闻
动态信息
法律法规
培训教育
通知公告
机构名册
优秀案例
鉴定指南
 
网站首页协会介绍司法要闻动态信息法律法规培训教育通知公告机构名册优秀案例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聊城市司法鉴定协会   联系电话:0635-8278497   地址:聊城市东昌西路67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鲁ICP备20010532号-1